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党员分类管理激活“红色动能”
2025-07-02 09:34:00  来源:徐州日报  

“签下责任书那刻,我这个无职党员终于找到了服务村庄的舞台!”前不久,在贾汪区江庄镇党员代表座谈会上,一位普通党员分享了他的感悟。窗外蝉鸣阵阵,会议室里却涌动着比盛夏更炽热的激情——这是该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后焕发的新气象。

今年以来,江庄镇以“四个精准”为重要抓手,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激活党员队伍“红色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江庄镇坚持“一党员一画像”原则,通过走访调研、信息采集等方式,建立党员信息库,分析每名党员优势,研判其适合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制定分类管理手册,明确各类型党员履职清单。

“王师傅水电维修是把好手,张大姐调解纠纷有口碑……”翻开党员信息库,江庄镇党委组织委员王润程如数家珍,“这是记录着全镇888名农村党员及30名后备力量的专属档案,实现党员底数清、管理情况明,为后续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翻阅信息库发现,每名党员都像被装上了“定位系统”:在职党员、无职党员、银龄党员、流动党员等6种类型,每个人的专属档案里都记录着基础信息、工作情况、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他们有的负责监督村容村貌,有的牵头政策宣讲,每名党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外地打工,党组织还记挂着我,帮我联系家乡的就业项目,真是太贴心了!”流动党员小徐说。

江庄镇重视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爱,严格落实“外出必报告、日常必联系、返回必汇报”机制,健全“双向联动”共管体系,鼓励流动党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目前,该镇已有16名流动党员成功引进猫抓板加工、手工钩织等3个“家门口”就业项目,带动78人实现稳定就业。

走进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缝纫机的“哒哒”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交响曲。村民田艳正麻利地制作猫抓板,额角沁着汗珠却掩不住笑意:“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江庄镇秉持因事定岗、技能定岗原则,科学设置产业发展指导岗、政策理论宣讲岗、村规民约监督岗、人居环境整治岗4类岗位,让无职党员找到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组织无职党员依据自身特长主动认领岗位,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签订《认领岗位责任书》,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有岗可为。”王润程介绍,通过设岗定责,实现了从“无责”到“有责”、从“无位”到“有为”的转变。据了解,目前该镇已有186名无职党员踊跃“上岗”,让无职党员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产业发展的项目现场、基层治理的村头巷尾扛起责任、大显身手。

每月的“党员说事日”, 杏窝村党群服务中心总是座无虚席。党员们围绕村道拓宽、垃圾分类等议题展开讨论,发言记录本已写满几大本。“现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特别高。”村党总支书记魏波说。

江庄镇强化人文关怀和正向激励,每月固定学习日开展“党员说事”活动,每季度分片区召开党员代表座谈会,每年春节期间开展“党支部书记见党员”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注重加强对党员分类管理结果运用,选树一批“农村先锋党员”,并积极推荐入选“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

“目前已有75名党员成功入选‘贾汪好榜样’,79户家庭参与‘整洁有序人家评选’,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江庄镇党委书记王广东说,党员分类管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结出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本报记者 李权 张雷 通讯员 张艺馨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