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季护航”助力企业友好型城市建设
2025-06-27 10:07: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日,“共建企业友好型城市”活动在扬举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近年来,扬州以法治化、制度化方式向全社会传递出尊重和礼遇企业家的强烈信号,彰显这座千年古城对企业家最质朴的敬意。今年以来,市人大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新春第一会”有关要求,以“四季护航”全力推动“企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助力“冲刺决胜年”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攻坚“春风行动”。新春伊始,市人大率先启动优化营商环境“1号议案”督办工作,将议案办理与贯彻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精神和落实市委“2号文件”深度结合,与《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深度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孔令俊强调,要按照市委“冲刺决胜年”总体定位,紧跟主题,紧扣中心,聚焦“1号议案”督办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塑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贯彻落实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和“2号文件”部署要求,以市人代会“1号议案”《关于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友好扬州样本的议案》督办工作为主线。重点围绕涉企行政执法审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政策落地实施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关于加强我市工业园区协同发展的议案》《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议案》等经济领域代表建议办理落实。

强化制度建设,开展法治护航“夏阳行动”。今年是扬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市人大将《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实施和《扬州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草案)》立法,作为法治护航“夏阳行动”的两大抓手,有序推进聚焦宜业宜创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等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建年表示,“要紧扣全市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在推进工作中立法、在立法中推进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一方面,抓好法规贯彻和督促落实,扩大宣传覆盖面。宣传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提升企业家和广大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知晓度,帮助市场主体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立法调研和审查工作,凝聚“最大公约数”,广泛征求专业组代表、经济联系观察点和相关行业、职业院校及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推动破解当前产教融合突出现实难题,畅通教育、产业、人才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及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加强分析研判,开展规划领航“金秋行动”。在“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过程中,市人大发挥着纲要实施、规划编制“智囊团”的作用。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将代表反馈、多渠道收集的意见建议,吸纳梳理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合力推动“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市人大联合市发改委、社科联和扬州大学等部门单位,通过代表履职平台、门户网站、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和组织代表座谈、专家研讨等线下方式,征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并梳理反馈相关部门,助力冲刺“十四五”顺利收官。下一步,拟将征集到的优秀建议汇编成册,报送市委、市政府及规划编制专班,推动重点建议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做好规划衔接,将高质量建议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明确责任部门研究吸纳。还将对这项工作加强宣传推广,持续营造全社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代表建言“暖冬行动”。去年,在第20个扬州市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中,将近年来在扬州施行的国家、省、市相关助企惠企政策进行梳理汇编,按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减税降费、市场监督等5大类,编印政策清单,并附上政策重点扶持方向、责任部门及联系方式,供代表走访时带至相关企业进行宣传。今年,将以人大代表经济联系观察点为依托,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惠企政策,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中要尽职责、当先锋,充分展现人大代表建功尽责的新作为。将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和协调督办,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持续为企业服务、为发展赋能,助力扬州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金色名片。

(扬州网 扬州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