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江苏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64.3亿元,同比增长5.8%,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4.5%。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经济开局平稳,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高速公路项目刷新进度条
4月16日,无锡至宜兴高速公路雪堰枢纽至西坞枢纽段扩建工程排水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施工完成。

无锡至宜兴高速公路雪堰枢纽至西坞枢纽段扩建工程项目全长35.735公里,其中排水沥青路面占比22.7%,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大规模应用排水沥青路面的典型案例。此次试验段位于主线左幅K169+700-K170+000区间,铺筑长度300米,宽度18.8米,厚度4厘米,采用PAC-13型排水沥青混合料,总用料约485吨(225.6立方米)。
排水沥青路面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项目建设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大空隙设计,雨水可快速渗透至内部空隙并横向排出,能有效避免路面积水,降低行车水雾,显著提升雨天行车安全性;具备降噪吸音功能,减少车辆行驶噪音;通过优化级配和粘结料性能,增强抗车辙、抗滑能力,为车辆提供更稳定的行驶体验。
4月16日,连宿高速公路灌云至沭阳段(宿迁段)新沂河特大桥工程最后一根主墩桩基完成浇筑,标志着该工程128根主墩桩基施工全部完成,为后续承台、墩身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连宿高速公路灌云至沭阳段(宿迁段)控制性工程,新沂河特大桥主墩桩基施工面临地质条件复杂、桩径大桩身长等挑战。为克服这一系列困难,确保工程桩基施工一次成优,达到“稳固基石”标准,参建单位先后通过优化钻孔定位、成孔质量控制及混凝土灌注工艺等措施,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同时通过设置泥浆循环处理系统,实现“绿色施工”与“高效生产”双推进。
目前,除主墩桩基外,该工程引桥桩基、承台、桩系梁及墩柱施工均在同步展开。其中,引桥桩基已完成126根,占总数的67.02%,实现进度过半目标。
过江通道建设突破新节点
4月17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锚体第9层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锚体建设过半。
据了解,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锚块设计分层为18层,前锚室设计分层为13层,锚体总高度达48.5米。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秉承“材料与工艺并重,温控优先、早期控制、合理选材、分层浇筑、养护到位、监测调整”的原则,通过不断精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有效降低了水化热峰值。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了大体积智能温控系统与冷却水智能循环控制系统,依托两大创新系统实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降温速率及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度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智能控制循环水的启闭和流量调节,实现对混凝土降温速率的精准控制。这一系列智能化、精细化的温控措施,不仅助推项目实现了锚体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防裂目标,更为未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树立了新典范。
铁路建设稳步推进
日前,北沿江高铁建设正稳步推进,扬州、泰州段多条连续梁合龙。作为新建沪渝蓉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沿江高铁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
北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通泰扬特大桥跨S231泰州大道连续梁、跨S229省道连续梁、跨西姜黄河连续梁先后合龙,为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跨S231泰州大道连续梁全长135.5米,上跨省道S231。项目团队结合实际制定了连续梁标准化施工手册,严格按照标准对连续梁钢筋绑扎、预应力网片定位、预应力管道布设等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一次成优。
跨S229省道连续梁全长约270.7米,采用主跨为128米的连续梁跨越既有S229省道,共有68个标准节段,需浇筑混凝土6640立方米。跨西姜黄河连续梁全长约270.6米,采用主跨为128米的连续梁跨越西姜黄河,共有68个标准节段,需浇筑混凝土6637立方米。两座连续梁均为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采用挂篮悬臂对称浇筑工艺,运用智慧挂篮系统,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近日,经过近25个小时施工,北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扬州段跨永胜冲48米连续梁顺利合龙。
该连续梁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平山乡,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全梁长111.36米,采用盘扣式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浇筑方量1200余立方米。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积极克服雨季汛期、水网复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超前筹划合理调配资源,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管理人员全程盯控,确保工程实体质量;严把安全责任关,加大监测频次,及时消除潜在问题,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