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连云港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律师李乃久耐心回应几位外卖员有关平台规则、社会保障等法律问题的咨询。“我们发挥民革界别特色优势,不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积极参与非诉讼纠纷的协调解决。同时,通过在工作室的履职,收集社情民意,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李乃久说。
近年来,连云港市政协把建设委员工作室作为委员履职为民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委员工作室。“我们通过加强与相关界别、行业领域等协同联动,形成密切协作的工作体系,搭建委员履职新平台,架起服务发展‘连心桥’,推动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实践担当。”连云港市政协主席黄远征说。
位于河滨社区的周翔、宋长万委员工作室,是2023年连云港市政协和海州区政协联合打造的第一个区域型委员工作室,以反映社情民意和志愿服务为特色。市政协委员周翔同时也是海州区政协委员,还是民进中央的特邀信息员。“这里成为我了解社情民意信息的新阵地。”周翔说,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他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00余篇,《推进养老驿站布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80余篇被上级采用。
4月9日上午,在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园分中心的连云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工作室,不断有居民来找李向东委员就诊。“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还免挂号费,省钱还方便。”患者杨先生说。委员工作室内,张贴着李向东等来自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的5位医卫界委员的照片和信息。“几位委员每周三至周六固定半天来坐诊。”连云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组长吴海霞说,“工作室推动了政协委员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增强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除了法律、医疗、志愿服务,连云港市其他委员工作室亦充分发挥各自特色,服务群众“零距离”。少数民族、宗教界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每年通过开展暖冬行动、金秋助学等系列活动,温暖各族人民的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连云港绽放得更加绚烂;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常年为妇女群众提供茶艺、舞蹈、书法、绘画、器乐等赋能培训;农业和农村界别委员工作室,深入乡村开展农业生产大讲堂等活动,培育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个个委员工作室就像一座座“连心桥”,嵌入港城大地,将政策宣传、技能培训、便民服务送到城市乡村、送进百姓心里。
截至目前,连云港全市共建成委员工作室81个,其中市级26个、县(区)级55个。“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要让群众触手可及、抬脚即到、坐下就谈。”市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充分发挥专委会“专”的特长和界别特色优势,重点打造区域型、界别型、专题型委员工作室,将委员工作室作用发挥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推动委员工作室覆盖更广领域、惠及更多群众。
记者 赵芳 通讯员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