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论坛】
作者:刘光宇 刘子亮(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更好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面对科技、文化发展新局面必须破解的新课题。
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文化供给。高质量文化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落实,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我国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数量不足、种类不多、参差不齐等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出一系列部署,助力扩大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品类与质量取决于文化供给侧的科技创新活力。一方面,应将科技创新渗透到传统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上云用数赋智”的系统化转型升级。从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获取、开发与利用,到文化内容的智能化生产,再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5G传播及消费,不断推陈出新,延伸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高组织化程度及运行效率,综合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应引导文化市场主体把握文化与科技的关联性、交互性和融合性,催生、培育、发展更多新型文化业态。既鼓励科技型企业聚焦文化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开展针对性研发,实现精准性突破。
详情点击:https://lygjkq-jsjc-gov-cn-1416.res.gxlib.org.cn:443/rwt/1416/https/N3TYP63PM7XYPLUDNG/2023-04/04/content_36475034.htm
责任编辑: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