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建成“13.5亿亩”,筑稳中国饭碗基座

2025-04-27 09:31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为此,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粮食产量目标明确为“1.4万亿斤左右”。站稳这个新台阶,就要不断筑牢耕地基础。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都是优质耕地。相对来说,前者侧重保护,后者侧重建设;前者是就用途而言的,后者是就质量来说的;前者是依法划定保护的,后者是投入财力建设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就江苏而言,根据《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十五五”全省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0万亩,到2028年底前把目前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35年将符合建设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江苏的4401万亩高标准农田,妥妥托起江苏人的米袋子。江苏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高”,即农田质量高、产出水平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具体来讲,就是田块相对平整,适宜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水平提高5—10个百分点;粮食产能较建设前普遍提高每亩50公斤以上,灌溉保证率基本达到90%,排涝标准普遍达到10—15年一遇,耕地质量等级明显提升。

随着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还面临一些堵点。比如,部分地块碎片化、田块平整度差,原先建设的部分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建成的农田基础设施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布局分散,长效管护仍需加强等。细碎零散、杂乱无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建成“13.5亿亩”,安稳中国饭碗。建设高标准农田会富了老百姓口袋,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我们要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优化建设布局,明确建设时序,加大投入力度,做到新建和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护并重,真正把具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们要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从而真正让高标准农田成为各级政府的责任田、广大农民的致富田、全国人民的放心田!(周雄)

责任编辑:邱晨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